|
您的位置:首页 > 会理简介 > 会理资讯 |
孙志强
会理县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有着两千余年建置设县的历史,曾先后为郡、府、路、卫、州治地。
会无,是会理建县之初最古老的名字,也是很难释义的名字。公元前129年,西汉武帝刘彻在邛都一带置县,会理“古为邛都国地”置县当在其中。元鼎六年,武帝诛杀叛乱的邛君、笮候,以邛都为越嶲郡(今西昌),置邛都、会无等15县,会无即今会理,此为会理正式建置见于文字地名记载之始,古会无城址据考证在今会理城北面之北山。会理又一古名三绛,其实三绛在今会理所属黎溪境。西晋惠帝元康二年,即292年,越嶲郡移治会无县,共历140年。
西汉王朝平定邛君等叛乱之后,推行“文景之治”,开通了滇蜀之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边贸,经济得以发展。会理处于川滇之交的金沙江畔,位置极为重要。
会川,是会理古代历时最久的名称。这一名称历经了县、府、路、卫等的设置,历时长达1053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会川县本会无县,属越嶲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于其地置会川县。”时移邛都县来治,取“川原并汇,诸酋听会之所”之义更会无为会川,结束了会无县785年的历史。
取名会川,佐证了会理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和优势。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南边缘的会川,东西南面金沙江环绕,境内山脉河流基本为北南走向,以“川原并汇”四字,实为形胜,且又居于古南中地区滇部落和邛都部落之结合部,于军事、政治必然成为“诸酋听会之所”。邛都和滇池都是部族聚居地,《史记·西南夷列传》有“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的记载。西汉王朝在征服邛都置越嶲郡之后,又迫使滇王随邛都入朝,在滇池地区置益州郡。两个边郡的设立,“诸酋听会”于会川,其影响之深远,地位之显露,已见一端,这一名称固而历经千余年不变。
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中央政府于县侧置会同军。南诏时置会川都督府,大理时改为会川府,元置会川路,明初置会川府,后又改设为会川卫。清世宗雍正七年(1728年),改卫为州。裁会川卫军民守备,移属东川之会理州来治,以原卫所为州署(即今县政府所在地),隶于新定名之宁远府。以会理为州县名始此,一直沿用到今日。清初更名会理后,其驻军编制仍称“会川营”,民国时期设的税关也仍称“会川关”。解放以后,在沿金沙江一带两岸,会理和云南一些高龄老人对会川这一名称印象相当深刻,仍习惯将会理称为会川。
(发表于《会理文艺》2007年第2期 责任编辑:代伐钟) |
|
上一条信息:2011年全县经济发展指标GDP实现167.7亿元 | 下一条信息:[视频]会理形象--印象会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