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会理简介会理石榴石榴资讯协会资讯专题报道影视视觉政策法规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会理简介  >  会理资讯
会 理 四 岩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4-09-05 16:58:27   信息来源:会理石榴网

        李华飞搜集整理

  会理的“四岩”,自古以来,不仅是人们观光游玩的景区,而且还流行一些有趣的传说。

一、东岩瀑布

  出东门过紫云桥,往东北方向顺东坝吊脚桥楼爱国大队,约行十华里,远远望见一带屹立的群峰,有稀稀拉拉的松林,半山陡壁上现出宽约十丈左右的石渠,渠下长满乱草,流淌着细如杯口的几股山泉,陡壁下有个半枯涸的石潭。那便是曾经引动过多少骚人墨客和过旅游人赞赏的、美景如画的“东岩瀑布”。
  象这样一个景色不美,瀑布也无的地方,为什么还能使人对它神思意往呢?
  据会理州志《地理志说》元属会川路记载:“雄惠湖,在东川府会理州赊罗弥聚山,深不可测。中有二禽,一红一绿。湖旁林木茂蔚,每叶落泉中,禽则衔去。士人谓其中有灵物。” 赊罗弥聚山可能就是瀑布旁边那座雄伟的险峰,雄惠湖可能就是瀑布下那个枯涸了的石潭。这段文字可算对“东岩瀑布”传说较早的记载。
  在从前,当你来到吊脚楼小龙滩附近,就会感到有一种轻微的轰鸣震颤着心扉。寻声抬头瞭望远方,万木葱笼,旁无所见。沿尖山河口,顺溪流而进,两山夹峙,林木遮天,藤箩密布,浓荫蔽日。跳过无数石堆,翻越一处溪中的陡岩,这时,从迎面的苍翠山顶,有一条银龙似的山泉急驰而下,到了半岩,被一块园形的横轴石梁拦住,于是那山泉沿梁散开,顺轴翻卷跌落,恰似一匹宽约十丈的白练,不断凌空飞舞,然后飘入潭中,发出“轰轰”的击鸣。这景色,确实称得上绚丽奇观!
  不知哪年,在东坝的吊脚楼,有个刘进士“告老还乡”。他在外当了几十年高官,搞了十几驮马金银回来,要找一个安乐窝。州官陪他看了几座“名门巨宅”,都不合进士大人的心意,最后选定了在东岩瀑布旁边,修座院落以愉晚年。谁知刘进士把走马转角楼的“进士及第”大院修起后,他虽然可以早晚欣赏瀑布的美妙奇景,却也给游人们吃水、讨茶、歇脚的方便。最恼火的是:州官、学政等等“附庸风雅”的地方官,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带起夫人、轿夫衙役,送去一张大红帖子拜候,起码也要打他顿把腊肉豆花饭的“秋风”。刘进士感到厌烦极了,算盘一敲,每个月至少有十两银子不对头,这个素来爱钱如命的进士又怎能不心疼呢?
  “毁掉它!”刘进士气得跺脚。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办了四样菜,两斤酒,请来两个石匠。石匠吃得肚儿圆圆,脸儿红红,拿起钻子手锤,从山边爬到岩上,用麻绳吊将下来,“乒乒乓乓”,把那横轴石梁打了。“轰隆隆!”突然雷电交加。当石匠打断了横轴石梁,听得嘤嘤有声的时候,在雷电中忽然看见一个穿红袍的天神,一个穿绿袍的天神,从空而隆,口吐火光,飞向刘进士大院,霎时之间,大院化为灰烬!刘进士狼狈不堪,只好仍然搬回吊脚楼居住。
  从此,山泉小了,瀑布不飞,树木凋零,景色荒凉;所谓“东岩瀑布”如画的风光,留给人们的只是梦幻般的向往。

二、南岩放光

  出南门十华里左右,顺着去朱家坝的那条小路,斜行到一个山堡,顶上有个庙子名叫放光寺,那就是传说中“南岩放光”的所在。
  从前,在这个小庙里有只蜘蛛,它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苦修苦练多年,脱胎成了人形。蜘蛛精得道之后,常常带起蜘兵蜘将,把附近的害虫一个一个消灭掉,于是潭溪河南岸,粮食年年丰收!
  这个蜘蛛精炼就一颗金色的珠子,要是碰着敌人,它就射出万道豪光,能把对方眼睛刺瞎,然后吃掉,所以一切妖虫都很害怕。这颗珠子却怪,每逢初一、十五的半夜,自动从庙内的屋顶把金光直冲云霄,但是,人们要在十里以外才看得见,走拢去反而什么也没有了,从此,这座小庙就出了名,都叫它“放光寺”。
  有一年来了两个红眉毛绿眼睛的“洋人”,地能看七尺,水能看一丈深,手里经常拿起花花绿绿的木棒和铁架架,还提个象指南针的木盒。他们去到放光寺前后看了看,又进庙里逛了几转,叽叽咕咕说了阵,走了。
  奇怪!这以后,初一、十五,再也看不见放光寺屋顶上冒出金光。
  据说:蜘蛛精的金珠子被洋人盗走。
  有好事的人同庙里的和尚在里里外外查看,最后在大殿楼上找到了个斗大的死蜘蛛,蜘蛛精死了,潭溪河两岸的虫灾又慢慢开始凶起来。

三、西岩滴水

  沿着西门外的小河上行,到龙肘山支脉横断的半岩上,在苍松古柏掩映中有一条山泉,沿岩流下,滴进碧绿的小水潭里。小潭的四周是嶙峋的石壁和千奇百怪的岩洞,滴水声引起清脆共鸣,发出“铛铛铛“的金属回声,传说水潭里有一只金盆。
  会理城的地形象只大船,葛砧岭(白塔山)是船头,龙肘山是船尾,白塔是靠船头插下的篙杆,如果白塔一倒,就无异拔出了篙,船就会跑,会理城(船身)便会陷落,变成一片汪洋大海!
  龙肘山又名玉虚山,传说直通天庭。王母娘娘发现葛砧岭的左边蹲着个癞蛤蟆,随时向白塔喷出股黑气,塔尖已被喷掉,很可能要给县城带来一次灾难。她发了善心,派两个仙女在龙肘山掌舵,使会理这只大船永保平安。
  有天清早,张家放牛娃儿上山割草,忽然看见一朵彩云降落在西岩的水潭里,他觉得很奇怪,就悄悄地爬过去看个究竟。哎呀,哪里有彩云呀,原来是两个穿着满身发亮的花花绿绿衣服的非常漂亮的姑娘在潭边的一个金盆里洗脸梳头,梳洗完毕后她们把金盆向潭中一抛,潭里接着发出了“铛铛铛”的声音,然后,平地升起金光,两个姑娘就踏着彩云飞上了山顶。
  西岩水潭是仙女洗脸的地方,潭底藏着一只金盆的事情马上传开了。

四、北岩淌米

  会理城北十里,靠近清水河畔的半岩上,有一座古老的庙子,名叫白云寺。那里奇石峋嶙,好象蹲着的野兽窥视行人;松林茂密,好象蟠绕着即将飞天的虬龙;早晚风起,传来似有千军万马奔驰的松涛啸鸣;春秋之际,又常现出缕缕白云浮涌山间,真是千奇百怪,十分壮丽。
  寺内有一个不到半亩宽的水池,池中垒起丈多高的假山,青苔小树附生缝隙,叶上偶然悬挂着几滴米粒大小的露珠,假山石经人工雕刻着竹篱茅舍,老翁拄杖慢步,悠然观赏水里游鱼。这里风景优美,气侯凉爽,每逢春末夏初,百花盛开、绿竹成荫的时候,游人络绎不绝,香火又很旺盛,寺僧的“淌米”素斋,是远近闻名的。
  什么是“淌米”呢?有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寺庙后面半岩之上,天生一个深不透底,象酒杯大小的石洞,早午晚三个时辰要流出白米,供寺僧吃用。游客来了,也是用这个洞里的淌米做饭,不用斗量,下锅煮熟,不多不少,刚刚够吃。好奇的游客,亲到洞前守候观看,都是这般灵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北岩淌米”,传遍了附近各州府县。
  有一年天旱闹饥荒,米价暴涨,住持暗想,淌得少,是因为洞太小了,把它凿大点,米就一定淌得多,吃不完,挑到街子上可以去卖高价。于是,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他等小寺僧们睡后,悄悄带起钻子手锤爬上山岩,乒乒乓乓地一阵,把洞眼打得象饭碗那样大。可是,从此石洞就再也不淌米了,那个不耕田不种地的住持和小寺僧,得拿钱上街去买米来吃。游客逐渐少了,香火也不旺盛了。有人说,这是菩萨对贪心寺僧的惩罚!

          (载《会理文艺》2007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美桦)

              作者:李华飞   发布时间:2007-3-8

上一条信息:2011年全县经济发展指标GDP实现167.7亿元
下一条信息:[视频]会理形象--印象会理